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会议——论海权(2/7)

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会议——论海权(2/7)

款后,重新交给了松江市舶司内臣提督,郑和的这封奏疏,将会重新回到京师,在誊抄之后,妥善保管。

    郑和的这封奏疏,说的是国家安全。

    对南洋的绝对掌控,就是大明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其意义不亚于宣府这个京师的门户,对京师的意义。

    李宾言继续开口说道:“造大船、驰骋海洋、协和万邦、天下太平,耀兵异域,示国家富强。自永乐改元,太宗文皇帝遣使四出,诏谕海番,贡献毕至,奇货重宝,前代计希,充溢库市,贫民承先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

    这一段则是李宾言自己的理解,他亲眼看到了松江府市舶司是如何一点点从一个渔村,在短短几年之内,成为了现在的庞然大物。

    “陛下敕谕。”李宾言正襟危坐的说道。

    在场的所有人都下意识的坐直了身子,等待着李宾言宣读圣谕。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海洋问题,绝对不是一个区域的财经事务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了国家安全和富强的国策问题。”

    “得民心者得天下也,得海洋者,安天下得富强也。”

    李宾言抛砖引玉,谈到了两個大方向,第一个是国家安全,第二个是国家富强。

    国富则民强,民强则国富,这是一种相互存进的关系,海洋对大明至关重要。

    徐承宗拿出了自己的题本,对于第一个议题海权问题,他早就准备好了自己的想法。

    徐承宗并没有李宾言那么多的圣眷,请不到郑和的原本奏疏作为引经据典的依据,他只是谈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无论从戎事、政务、财经事务等多个角度去看,我认为,海洋本身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惹人注目的是可以充分的利用海商航线。”

    “因为天气、沧溟流、季风、礁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海看似广阔,但只能选择其中的部分作为航线,我将之称之为海路。”

    “我认为谁掌控了海路,谁就掌控了海洋。”

    徐承宗的发言引起了众人的议论纷纷,魏国公徐承宗是兄终弟及袭爵至今,做事本就放荡,烟雨楼建在大功坊,建了五层甚至连皇宫都能尽收眼底,虽然现在拆了,但是做过就是做过。

    在南衙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