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都市言情>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千八百三十二章 凌霄楼(2/3)

第两千八百三十二章 凌霄楼(2/3)

二十年,研究会理老城不可或缺的图像资料里,就有你们的身影呢!”路过小广场后,大家便走上了通向钟鼓楼的笔直大道。“其实我们也不能怪现代气息侵染古城,大家看对面那座钟鼓楼,够古色古香了吧?其实这种建在十字大街上四面穿透的城台之上的建筑的形式,以前的古建筑样式里边是没有的,至少在宋代《营造法式》所记录的古代城池宫阙的修造样式当中,是没有过的。”“这种建造方式只会是清代以后才有的样式,以前的钟鼓楼要不单修在城池东西两面,要不直接将东西关楼用作钟鼓楼来用,这种中央卷洞式设计,其实是明末清初后才开始出现的样式。”“中国的古典建筑历来讲究风水。清朝以前原本没有这钟鼓楼,为了弥补传统建筑文化上的‘中轴空虚’,才开始在城中心的十字大街专门修建这样一栋豪华建筑,形成了以钟鼓楼为中心的四面对称格局。”周至说道:“所以古人其实也在不断地吸纳创造新思想,新方法,当年这栋大楼刚刚落成的时候,在古典卫道士们的眼中,可能就和我们现在看到街边的现代商业气息那样,感觉是‘不古’了。”这段道路其实也并不长,大家走走停停,一边拍照一边游览,与后世遍地打卡者不同的是想会理这样的古城,现在还很少有外来游客专程过来游玩,因此周至这一行人的做派还反倒让本地居民觉得好奇,不知道为什么古城每日见惯的样子为啥会让这些人如此开心,斑驳的砖墙,被风雨侵蚀的石凳,都能让他们摆上姿势嘁哩喀喳拍一阵。很快,众人来到了钟鼓楼下。这栋楼准确说叫做“凌霄楼”,因为当时会理城的建筑基本都只有它的台基那样高,因此台基上高达巍峨的三层建筑就成了全城的制高点,虽然只有三十来米,在那个年代,却也已经当得起“凌霄”二字。这就让周至想起一件好笑的事情,当年夹川也有一句顺口溜,叫做“蛮州有座钟鼓楼,半截杵在天里头”,可是等到周至真的去蛮州见到的时候,发现不过尔尔,甚至还没有白米乡的白塔高。主要都是靠当时城里普遍低矮的建筑物衬托。十字路口的交汇处修建起来一座平顶金字塔造型似的大台基,台基外铺砖石,四面有卷洞打通让十字路从底部穿过,卷洞两侧有台阶设计,可以走到台基上面去。四个卷洞上方都有石刻横匾,南北分别为“兴仁”、“崇义”、东西分别为“文治”、“武安”。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