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375章:集议之制(3/5)

第375章:集议之制(3/5)

    于是到了最后,汉廷便遵循古老的制度,举行了一次“国人大会”——

    所谓国人,

    即先秦之时,同国君、贵人居于城中的民众,

    他们同城外的“野人”相对,向诸侯侍奉周天子那样,侍奉自己城中的主君,但也因此拥有参政议政、乃至于废立君主的权力。

    周厉王“官山海”所引发的,那场逼得这位西周天子不得不奔逃山林,不敢入城的暴动,便是由国人掀起的。

    至于秦汉,

    国野合流,这项制度也没有因为君主集权而被废除,只是简化成了“博士之会”。

    始皇帝的时候,

    就召集七国贤人,入咸阳担任博士,允许他们议论朝政。

    虽然始皇帝并不会因为他人的议论而改变自己已有的决心,

    但他的确延续了这个古老的议事传统,而且在博士们骂他“好大喜功”、“自以为是”时,也没有将之打断、解散。

    汉承秦制,

    老刘家祖传的听劝,更是将开大会的传统,整理成了百官朝议、内朝议事、宫门集议等等形势,而且并不禁止百姓参与,专设“议郎”之官,为乡贤所担任。

    所以,

    当盐铁官营一事迟迟没办法得到朝堂百官、贤冠博士的认可时,

    皇帝便将之扩大化,下令召集地方素有贤名道德者,来到长安城参与这场会议。

    西门豹旁观了这场会议,

    虽然在大会之后,“盐铁官营”之政得到了通过,展示出集议之制仍然有所效果,但其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仍旧让他皱眉。

    如今的汉朝疆域,已然十分广阔。

    各地百姓前来长安,参与朝廷大事,是非常艰难的,耗时也十分长久。

    而国家大事,不可轻忽,哪能因为与会者还在赶来的路上,就将之搁置推迟呢?

    汉廷君臣在此事之后,一方面对自己治下国家的宽广,有了个具体的认知;另一方面,也意识到“国人大会”的难以延续。

    小国寡民的先秦制度,

    终究是要被大一统版本的汉帝国抛弃到身后的。

    西门豹知道,这是历史的必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