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福王案(3/4)
一套比《永乐大典》更全面的丛书,将大明两百多年间新产生的书籍,编撰成书,以彰显开平盛世……
徐光启希望建仿照西方,建一座堪比国子监规模的综合性学院……
其它各部,提交上来的用款申请,多达三十多份。
裕安太后笑眯眯的脸,慢慢垮了下来。
经顾问组反复讨论,筛选,最后决定,福王府的财产,按二八分成,两成收入天子的内帑,另外八成,收进国库。
国库的这笔银子,留存一半,另一半,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做了如下分配:
在遵化新建了一座焦炭炼钢厂,生产枪炮所需的优质钢。
补发了九镇边军拖欠的饷银。
批准徐光启的综合性学院项目,太后为新学院赐名“燕京大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拨款给陕西布政司,继续赈灾,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加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
扩建登州造船厂,储备木材,做好造船准备……这个建议,是太后提出来的,重臣们知道太后的心思,都默契地为这个项目,投了赞成票。
福王府的庄田,划成红线区,不准买卖,全部分给了河南的失地农民,这些地只有使用权,没有买卖权,农民种地,向当地官府交纳田赋。
福王一家,被送到定陵,为最宠爱他的万历帝守陵……
从福王的走私船队被抓开始,《明报》和邸报上,就开始连篇累牍地报道福王的种种不法行为,随着两份报的发行,福王府的财富暴露于天下。
中央政府用福王府的银钱,做了哪些利国利民的事,也随着报纸传遍了民间,小天子朱慈煌,和秉国太后裕安的声望,达到了继位以来的新高度。
连带着几位阁臣,和六部大臣们,也在官场和民间,刷了一波好感。
河南省的地方官员,既免掉了福王府的巨额?米,又新增了四万顷长期收税的田地,仿佛压在头上的大山,被掀掉了一座,喘气都顺畅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