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因琴生情 别妻献赋(1/5)
却说司马相如,字长卿,系蜀郡成都人氏。司马相如少时喜好读书,学习击剑,为父母钟爱,父母喜欢叫他犬子,因此那时他的名字是司马犬子。司马相如入学后,仰慕战国时期的名人蔺相如的为人,故更名为司马相如。
这个时候,蜀郡太守文翁,吏治循良,大兴教化,遂选择本郡士人,送京肄业,司马相如亦得与选。至学成归里,文翁便命司马相如为教授,就在市中设立官学,招集民间子弟,师事司马相如,入学读书。遇有高足学生,辄使为郡县吏,或命为孝弟力田。蜀民本来野蛮,得着这位贤太守,兴教劝学,风气大开,嗣是学校林立,化野为文,后来文翁在任病殁,百姓追怀功德,立祠致祭,连文翁平日的讲台旧址,都随时修葺,垂为纪念,至今遗址犹存。莫谓循吏不可为。惟文翁既殁,司马相如也不愿长期作教师,遂前往游长安,用钱买了个郎官,成为汉景帝刘启身边的武骑常侍,司马相如虽然少年时候曾经学习过剑术,但是司马相如不喜欢这个职位,究竟还是喜欢文学艺术,而汉景帝刘启也不好诗辞歌赋。正值梁孝王刘武入朝,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人庄忌等人跟随梁孝王刘武入朝,司马相如与他们相见甚欢。后来,司马相如索性说自己生病,于是请就免职,前往梁地游居的时候,梁孝王刘武特别优待他,互相讨论,并且命司马相如与数位士人同住,得于一起作诗写歌,喝酒作乐,逍遥生活,因此他和多名儒生游士一起生活了数年。闲暇的时候,由此创作出了《子虚赋》,传播出去,一时溢满京城。
中元六年(前144年),梁王刘武去世,同行的那些友人皆纷纷离开了,司马相如在那里也没有地方可以安居,没奈何于是返回家乡成都,但是他家境贫寒,家中只有四壁,父母早已亡故,就是有几个族人,也是无可倚赖,穷途落魄,郁郁无聊,又没有可以维持生活的职业,偶然记起了临邛县令的王吉,是自己多年好友,并且曾与自己有约,王吉说:“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就来我这里看看吧。”等语。此时正当贫穷失业的时候,不能不前往相依,司马相如乃摒挡行李,径自赴往临邛。王吉却不忘旧约,闻得司马相如到来,当即欢迎,并问及司马相如的近状。司马相如直言不讳,王吉代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