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九百五十四章 医道至简,医者仁心(5/9)

第九百五十四章 医道至简,医者仁心(5/9)

面种的是中盛良薯,已经收获,产量和陕甘总督石星言所说的分毫不差。张居正之所以要自己种,是因为他从来没信过任何人。“谁能想到这小小的土豆,居然成了度过天变最好的农作物。”张居正感觉世间事总是非常奇妙,皇帝十八年前的不务正业,居然可以成了度过天变的关键。农学院宝歧司遍布大明各地的火房育苗室,是大明推广番薯、土豆的关键,没有这些火房育苗室,就是有良种,也无法推行下去。“宫里赏赐了几只不再下蛋的渡渡鸟,等晚上给先生炖了。”游守礼不懂那么多的国家大事,他只懂干饭,土豆炖肉,只要沾点荤腥,就是无上美味。“行。”张居正点头,渡渡鸟的规模已经超过了十万只,而且规模还在扩大,这是一种天生的家禽,比大鹅生长快、适应性强、出肉高,而且还有绒毛等附加产物,能让渡渡鸟的养殖持续扩大。张居正看着窗外,愣愣的出神,万历维新到了现在,出现了一个让帝国元辅,措手不及、无法解决的矛盾,那就是缺人。南洋开拓缺人,吕宋、旧港、金池、金山总督府都一直问朝廷要人;大明工坊和田间地头缺人,工坊和田土抢人的现象,已经不是南衙浙江等地,而是已经蔓延到了河南、湖广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辽东垦荒田亩已经突破了八十万顷,现在辽东汉民已经超过了三百万人,但垦荒缺少生力军;李成梁在西北搞开拓,他要迁民充实关西七卫,充实轮台,充实天山,但陕甘绥没有人给他迁民实边;如此缺人的情况下,天象的反复无常,又让朝廷投鼠忌器,不敢鼓励生育。因为人口大爆炸再加上天变加剧的后果,朝廷无法承担,只要一想到那个场面,张居正就绝了鼓励生育的想法。本来朝廷预计,在万历四十年时候,大明人口增长到三亿左右,到了万历六十年,人口增加到五亿以上,大明开启第二次的迁民实边,将海外总督府彻底消化。可惜这个长策,还没有开始,就有了天变,胎死腹中,这是看得见的危机,但张居正毫无解决办法,限制人口的是粮食,而影响粮食产量的是天变。其实有人提出过解决办法,就是吸收部分归化夷人为大明效力。比如李成梁就可以在轮台城以他三千客兵为核心,吸收夷人扩大规模,进而征伐西域,比如广西可以给到大明砍甘蔗的安南人民籍,比如官厂可以使用部分倭奴,承担重劳力。提出这个建议的御史,被发配到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