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赏不患寡而患不公,罚不患严而患不平(6/9)
犬不宁,大明一旦在这些地方疲于防守,那辽东的防务必然衰弱,一旦倭寇和建州女真这些部族联合起来,那就是倾天之祸了。戚继光由衷的说道:“臣一直谨小慎微,生怕出什么差错,就怕给倭寇可胜大势,陛下,臣以为辽东军当为首功。”“辽东军在倭寇入寇后,在宁远侯的命令下迅速集结在了九连城,哪怕大明京营调度不利,辽东军也可以随时入朝作战。”“陛下,观朝鲜地势,义州一旦沦陷倭寇之手,恐怕再想干涉,千难万险了。”打仗要讲天时地利人和,辽东军的快速响应,为此番征战,奠定了胜利的坚实基础,有义州,大明才有桥头堡,才能展开阵型,再精锐的军队,没有展开阵型前,都是没有任何战斗力的。正在吃饭的祖承训一愣,辽东军这次主要辅助大明京营征战,军纪还算不错,也没有什么征战任务,主要是后方维持稳定,祖承训就是蹭个饭,吃完饭,他要回朝鲜继续镇守。结果戚继光为祖承训为首的辽东军,专门请功。朱翊钧完全可以理解戚继光的想法,隆庆二年,戚继光从福建调来蓟州之后,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南兵和北军之间的矛盾,京营和边军的矛盾,这两个矛盾,在戚继光回到京师领赏的时候,直接爆发。辽东军开始也不服气,凭什么大明京营是主力?辽东军差事儿了?朝鲜爆发战事,陛下调动京营征伐,把辽东军忽视了,这其实就埋下了南兵北军、京营边军矛盾的祸根。直到平壤之战,祖承训看到了线列阵的排队枪毙战术后,才彻底承认了京营强悍的战斗力,安心打起了辅助,才没有了北宋五路攻打西夏互相掣肘的现象,总要有一路是主力,否则就会出现这种内讧的危险。现在仗打完了,论功行赏,京营领的赏钱明显要多一些,这是理所当然,但辽东军打满了全场,没有任何一次为了争功,破坏战场局势。但日后呢?万一再有配合作战,有辽东军不服气,不想做辅助,想做主力,贪功冒进,会让战场的格局瞬间改变。“戚帅所言有理,若非辽东军反应迅速集结于九连城,渡鸭绿江、进义州做了先锋,恐怕整个战局,不会如此的顺利,这样,辽东军有先锋功,每人额外恩赏五银,以兹奠胜之功。”朱翊钧顺从了戚继光的意见,额外给了一笔赏银,一共才十万银,却可以弥合南兵北军、京营边军之间的矛盾。朱翊钧观察了京营将领们的神情,戚继光说的时候,没有人露出任何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