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高纯单晶硅的化石(1/2)
我上网查了一下:鹦鹉螺(学名:nautiloidea)是海洋软体动物,共有2属、6种。整个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这种生物的整体结构形似鹦鹉嘴,因此取名为“鹦鹉螺”。鹦鹉螺同时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和古生物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在现代仿生科学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思来想去也查不到什么消息。
于是我在微信上把这些情况和照片給梅局,过儿一会,梅局微信回了信息,“关注两个线索,一个是“明”贝壳;另一个是“年轮”。”
我立刻百度了一下,发现了如下基本资料。
第一:"明"是一种软体动物,属于圆蛤类,根据碳十四测定,这个所谓的“明”的贝壳生于中国明朝,因此英国那些老外给他起名为明,经过仔细地计算他们发现的明这个贝壳身上的纹理竟然达到了恐怖的405条,据此这些科学家们腿短,明的芳龄为405岁。不过可笑的是,正是因为对明这个贝壳的研究,直接导致了明的死亡。"明贝壳上的纹理就像是树上的年轮,也像沉积层,根据这些图案数据,目前的科学家发现甚至可以将气候记录'编入'贝壳中。根据这些数据,让后世的我们可以建立北大西洋气候变化的详细图表。"
第二:年轮不光存在于植物中,同时也可以存在于动物中,比如鱼类等生长过程中在鳞片脊椎骨等上面所形成的特殊排列的年周期环状轮圈,虽然并不是所有的鱼都有,不过大部分鱼都有,树木在一年内生长所产生的一个层,见过树木断面的都知道年轮的存在,它出现在横断面上好像一个或几个轮,围绕着过去产生的同样的一些轮。鱼类中鳞片年轮指当年秋冬形成的窄带和次年春夏形成的宽带之间的分界线。
难道说,这个鹦鹉螺的花纹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我仔细看了看照片,也分析不出来什么问题。于是提出,将这个鹦鹉螺带回护天局,因为护天局总管华夏的外星事务,所以不费什么劲。
我迅速将这个鹦鹉螺小心翼翼带回护天局,直接送到技术科。
技术科忙忙碌碌的,接待我的还是吕杭娟,大概是上次一起共事过,吕杭娟听我介绍完这些内容,立刻单独将自己手头的事情停了下来。